51Testing测试经理人Q群活动回顾| 如何提高测试团队的效率?三位大咖给你齐支招
11月23日下午,我们举办了一场以“如何提高测试团队效率”为主题的QQ群互动问答活动。2个小时的活动,吸引了众多51Testing测试经理人QQ群用户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围观。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解决测试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活动当天,我们特邀三位嘉宾来到群里,参与此次活动,为大家答疑解惑。

嘉宾介绍

王威:
51Testing创始人之一,具备多年软件开发经验和软件测试工作经验。曾供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大型复杂软件产品的开发和测试,积累了深厚的开发、测试和管理工作经验;从事多种软件测试工具的开发工作,对产品测试的方法和管理流程有深刻的认识。
宋光照:
博为峰技术总监和指导教练。先后参与了终端技术论坛WG3、WG7工作和测评联盟技标委工作,对移动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业务规范和测试规范有深刻的认识,尤其在移动测试与分析、数据挖掘与质量保证方法论的学习与探索领域颇有建树。
陈文广:
博为峰51testing软件测试总监。具有15年软件测试实施和团队管理经验,熟悉软件测试全流程。能够根据产品特性,选择测试技术,制定测试策略。可以根据团队情况,对研发和测试流程进行优化。曾担任oracle测试经理、上海途创软件测试总监等职务,精通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等。
三位重量级大咖在QQ群里与众多用户进行了深入互动,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为了让错过此次活动的小伙伴们不再错过精彩的活动内容,我们特意精选了10个非常有价值的问答干货,供大家学习与探讨。

十大 Q&A 精选

第一问: 测试团队的工作也依赖于业务和开发,如何有效提高与业务团队和开发团队的合作默契?
答1
测试团队与开发团队和业务团队的沟通,都是难点,这个难点,一方面是沟通机制的问题。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各自的知识积累,比如测试人员的业务知识积累,以及对软件系统的全面了解。
因此,对于复杂的产品,比如业务性很强的软件,比如复杂通讯系统,复杂的金融系统,测试工程师的测试效果,可能三分靠测试技术,气七分要考对测试金融、通讯具体业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测试人员的职业寿命比较长,与这一点也是密切相关。对于复杂的业务来说,培养一个测试专家不难,培养一个对业务全面了解的业务专家是很难的。这也是测试工程师职业竞争力的一个积累点所在。
除此之外,测试工程师最好能够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测试工程师和码农还不完全一样,如果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对工作更有帮助。目前,有关心理学的课程,知识都很多。最简单的,买一本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反复看一看,会对工作有帮助的。还有几本书,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狂热分子》、《乌合之众》,对人的心理和人性理解的深入一些,工作开展更为容易一些。
答2
测试团队和开发团队的关系时上下游关系,测试的进程依赖于开发的进度,测试的结果需要开发承认。需要注意的是双方的关系要融洽。开发和测试容易形成敌对关系,这需要开发和测试的主管要具备协调对立关系的能力和缓解对立情绪办法。
第二问:团队如何考虑平衡质量和速度的测试策略?
答1:
测试本身就是在成本和质量之间找的平衡点,如果投入的财力和工作量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对被测试对象的功能点划分优先级,优先级高的优先测试。
另外,一个要考虑产品遗留bug会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如果是公司内部IT系统,功能对业务影响不大,又着急上线,那么跑完正常功能和正常流程,以及少量异常流程,基本就可以上线了。如果是银行、电信这类系统,没有办法避免投入。目前,中国的银行在IT方面的投入,可能是世界之最,超级的投入,产生超级的应用和质量。大家可以对比国外的金融IT,基本上都不是中国的对手。如果是产品,或者系统不断迭代升级的软件系统,那么就需要考虑自动化了。一般来说,同一产品,五轮以上的手工测试,就可以考虑自动化了。这是提升效率的好办法。
不同的项目,对软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公司的领导层必须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要有理性客观的定位。否则,会出现测试资源投入不足,造成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局面。所以说,测试工作的定调,首先是研发的老大要做好的。如果一旦做不好,可能工作开展就比较麻烦。我对这个问题,就阐述到此。
答2:
移动app举例解答下这个问题,app要求全质量(功能、性能、易用性、安全和兼容性,一样不少),考虑到发布要求尽量做到分层测试,第一种分层考虑是先考虑接口功能、UI功能和性能测试,再考虑兼容性和安全测试。第二种分层考虑研发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和上线回归三个阶段任务分层,研发相当于功能集成测试,尽量做到接口功能自动化测试,用例和自动化保持在基本覆盖用例集,内部测试团队独立承担;在系统测试和上线验收阶段,可考虑众测、灰度发布用户中组织并承担测试。
对代码质量检查和持续集成活动是自动化测试活动、接口测试是自动化测试活动、UI界面功能也是自动化活动,迭代最多还是版本持续集成这个环节。
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阶段,倘若用例质量高,建立众测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用例覆盖有保障,执行层面参与的人多了,手工比自动化测试效率更高。
第三问:有低成本且简单好用的相关管理工具推荐吗?
答1:
jira所在的公司是澳大利亚的一家软件公司,规模很大,全套的敏捷开发工具都涵盖了。在他的工具链中,应该有相关的支撑。atlassian的产品功能强大,就是重了。但是扩展性很好。
答2:
我们一直用禅道,感觉开源,轻量,禅道可以:产品--项目--用例--缺陷,还有丰富的报告图表。
第四问: 团队的人测不出问题 ,上线后问题又很多,主管只能抽测一些重点的 ,这种情况怎么解决?
答1:
团队的人员测试不出来问题,这是很严重的。那么,首先要找到原因所在。既然主管,做了一些重新测试,如果主管发现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与测试工程师一起分析为什么测试工程师没有发现问题。也就是做缺陷分析,缺陷分析是提升测试人员测试效果很好的手段。
答2:
如果系统的使用环境很复杂的话,这种情况就不是自己能避免的了。我最近遇到一个客户,他们内部测试团队能力已经比较强了,但是系统部署到客户那里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客户是多样的,而自己的测试环境变化是有限的。 解决方案只能是自家的测试队伍努力提高测试用例的完备性,利用其它力量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充分验证。
答3:
我觉得测试测不出问题,工作量评估、工作环境评估不准也是原因。应需充分调研客户的具体需求,实际运作环境,然后做测试工作量的准确评估,提出合理的人力、测试时长诉求。如果人力、时间给足了,Case也覆盖到了,还有遗漏,就是严重的工作态度问题,属于测试遗漏。我们的做法是所有跟用例无关的缺陷,后续都必须维护回测试用例里,不求用例百分百覆盖,但应尽可能趋近于百分百。
第五问: 如何提高测试团队学习业务知识的速度?
答1:
如果业务知识是行业知识,最好通过一些资格认证,比如做证券软件,测试工程师可以去通过考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提升自己对证券行业的理解,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道理。
答2:
根据我的经验,提高学习业务知识的速度最有效的就是让新手回归缺陷。缺陷里有完整的执行步骤,有利于快速的掌握如何操作系统,并且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对比,非常有利于新人梳理业务流中的测试项和观察点。
答3:
找一些行业顾问集中培训几天,并且可以长期集中答疑。
第六问: 如何快速打造组建一个测试团队?
答:
说到底,还是与预算有关系。预算允许,招聘有经验的关键人员,搭班子初期,要有好人。
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做一些逻辑测试和职业性格测试。尤其职业性格测试对后续组建团队很有帮助。博为峰开发了一套职业性格测试系统,有些人就是不适合做技术工作,或者不是做与人协调的技术工作,这种人,在搭班子初期不适合进来。比如,我们曾经招聘过乐群性是0分的人,后来通过评测才发现他的问题如此严重,这类人很难把工作做好。还有独立性,稳定性,这都是可以通过测试发现问题的。市面上比较多的是,mtbi测试。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尤其测试经理。建议测试经理和人事针对这个问题做些讨论。
(补充一句,后续,博为峰会发布免费的职业性格测试系统,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测试一下,看看是否对自己有价值,了解自己,知己知彼,才能有所作为。)
第七问: 关于面向业务的测试,自动化测试该如何实施?
答:
自动化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先要确定是否有必要做,再考虑怎么做。大部分公司的自动化测试实践是无效的。 先从成本角度和技术能力两个方面考虑是否要做。
如果上述两个问题经过认真评估,还是决定做自动化,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实施:1.选择使用哪种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2.梳理需要自动化测试用例。3.随着版本的变更,维护自动化测试代码。
第八问: 测试人员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普遍弱于开发人员,会存在被开发同化现象(比如BUG的解读被开发牵着走);如果快速有效提升测试人员对产品理解及专业技能?
答1:
我觉得认为测试比开发弱的观念首先是不对的,这种观念如果存在,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很难来保证质量。我招聘人员的时候会考量,一个测试人员如果连挑战开发的勇气都没有的测试,我们是不需要的。为什么弱,弱在那里,是业务弱,还是技术弱?每一样事情做到极致了,就没有弱的说法。
答2:
测试人员在具体编程方面可能不如开发,但是这只是个熟能生巧的工作。在业务整体性的理解方面,测试一定会强于单个的开发人员。
答3: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团队定位除了问题,测试把自己定位成开发的助手了。这需要测试团队的老大从思想上给手下人明确自己的的职责,并且要提高业务水平。说白了就是对自己不自信,被人一怼就怂了。
第九问:APP自动化测试,尝试过python+appium的方式;UI自动化实际产生的价值效果并不理想;希望能了解更实用的自动化测试技术(比如接口、性能等)
答1:
关于APP自动化测试,个人看法是,如果是兼容性测试,借助自动化UI测试效率最高。其他的功能自动化要看情况了。如果是做系统级接口测试,app的UI所对应的API都要有封装,这个需要开发团队配合。这样,做完接口测试,还是要跑一边UI测试的。否则,无法保证UI的正确性。至于用python调用接口,这个技术就太简单了。python与其他语言的粘合性比较好,都有相关的办法。这类资料很多。
答2:
UI和接口哪个稳定就做哪个自动化,都不稳定就放弃自动化。自动化大部分时间都是不成功的,不要强求。
答3:
如果UI变化不是很频繁,可以考虑。往往和自动化效率有点冲突。自动化希望快速迭代回归,快速迭代,UI可能变化频繁。如果资源不是很多,或者先做重要流程的APP自动化。接口的话,由于现在团队代码能力弱,所以采用Jmeter来做,还顺便做接口压测,jmeter搭积木试的,加业务断言,测试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上。功能的同事也可以很快学起来,用起来,他们也比较喜欢学。
第十问:制定上线的产品发布的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哪些维度? 怎么统计线上遗漏率?
答:
发布标准,很重要的一个是标识缺陷的收敛情况。如果不收敛,发布风险太大。当然,是不同维度的bug的收敛程度,不能只看一个维度,包括功能和性能。一般上线之后遗留bug不是由研发部门来处理了,而是运维或者售后部门来收集和记录,并反馈到研发。这类bug要特别标识,便于集中分析。很多公司,记录运维阶段的bug是有专门的系统的。有别于我们研发阶段的bug系统。
随着Q&A环节告一段落,这次精彩的Q群活动也就正式圆满结束了。后续我们还将继续举办类似的问答互动活动,期待下次与大家再见噢~

51Testing 测试经理人QQ群

管理者之间的对话

只针对测试管理层开放

加群请搜索群号:156108499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页面为您提供: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 800*600以上分辨率
Copyright(C)博为峰软件 2003-2020 沪ICP备05003035号 E-mail:service@51testing.com